採訪/若 、翊蓁
文 攝影/若
陽光和暖的春日,林季鋒正在展覽場,為一群欣賞畫作的孩子們解說佛畫創作,孩子們抬起頭轉動一雙雙澄澈的小眼睛,專注地聽著老師解說,畫中菩薩慈眉俯視著,這一幕彷彿也成了一幅靜美的圖畫。
經中有云:「心如工畫師,能畫種種物。」又說:「是心是佛,是心作佛」如果沒有一顆寧靜與安定的心,是畫不出如此沉穩凝練的線條,老師在解說的過程中,妮妮訴說著自己畫佛因緣。
金邊的畫佛童子
自幼出生、成長在高棉首都金邊的林季鋒,佛緣甚深,在那懵懂的年紀,她常跟隨著母親去當地的漢傳佛教寺當義工,見著了殿堂裡供奉的佛,心中便十分歡喜,對佛的容顏總有一份說不出的親切感,他不像其他小孩愛纏著母親,到了佛寺,他便出奇的乖巧聽話,他經常獨自坐在寶店的角落,欣賞著佛殿上供奉的佛像。
童年的林季鋒愛塗鴉,學校每周一次的美勞課,是他最愛、最享受的課程。因為愛畫畫又愛佛像,他曾經獨自爬上近二人高的書櫥,找來佛寺中請回來的佛經,然後用小小的鉛筆細心描繪經書中的佛像,因為畫得真切,兒時的塗鴉之作,成為親友間爭相收藏的禮物,爾後,他因戰亂要離開高棉時,當地佛寺的住持還特別請他畫一張地藏王菩薩的畫像,這也在他的生命裡,種下日後畫佛的種子。
刻苦自勵的求學
林季鋒來到台灣後,立刻面臨升學的問題,正在考慮要讀什麼學校時,他絕然放棄升高中的機會,極力爭取進入以繪畫為首的復興美工就讀,就因為他確信畫畫是他最喜歡的路。
回憶剛進入學校的心情是十分惶恐的,因為他沒有正式的術科訓練,每天總有做不完的作業,但是他給自己下了一個決心,一定要更加倍的用功才有可能超越。家境清寒的他,沒有錢上畫室補習,唯有到同學家借石膏像練習,為了作業不被退件,他更加勤奮反覆練習,他的用功更受到校長的肯定嘉許,他感恩那段歲月的磨練,奠定了日後紮實的繪畫技巧。
隔年,林季鋒進入東海美術系就讀,大學生活有別於以往制式的學習方式,突然的自由與開放,讓他頓時感到恐慌,因為少了以往一致嚴格的標準,創作的路全都要靠自己去走了,他刻苦自勵、自我要求,不放棄任何學習請益的機會,來豐沛創作的能量及技巧。
在校時受老師的影響,他選擇水墨組專攻工筆花鳥,他十分感念吳學讓、林之助老師的協助,由其林之助老師從不准學生臨摹他的稿,堅持創作是要靠自己去尋找的,這樣的堅持使得林季鋒在年紀輕輕時,便學著自己獨立創作,他以古人為師,汲取宋畫中的構圖,賓主疏密有致,在加上寫生的功力,使得在學生時期,工筆花鳥即有十分特出的表現。
累世的佛畫師
決定走專業畫佛的路線,則是另一段特別的因緣。當時他在大陸雜誌(藝苑綴英)上看見宋代的彩畫(燃燈授記釋迦文圖),內心有種莫名的感動。
圖中描寫久遠劫前,燃燈古佛經過王城接受眾人的供養,一名佛子善慧,得知燃燈佛將要從此經過,內心非常歡喜,但他發現有一段道路滿是泥濘,心想:如來佛千輻輪足是何等尊貴,怎可以踏在這麼濁濕的地方走過。於是便脫下身上的鹿皮鋪在地上,但仍不足以掩蓋泥土,他於是就直接躺臥在地面上,並將頭髮解開披覆在泥地上,讓佛從他身上走過。這樣的誠心感動的佛,於是佛對善慧授記說:你將來必於五濁惡世中做佛,渡化人天,這也是釋迦牟尼佛的本生故事。
這幅生動的釋迦佈髮掩泥燃燈佛受計圖畫,喚醒了林季鋒潛藏在內心中的兒時畫佛記憶,使她有股想臨摹的衝動,於是他提起筆,筆尖轉動著澄澈的線條,莊嚴的佛菩薩儼然端坐於紙上,彷彿日夜以筆墨與他對坐的說法。由於這段因緣,讓他昇起了想了解佛教的渴望,後來更皈依佛教,法名常觀,虔心作一為佛弟子,如今他更發心長期茹素投入畫佛,在創作中也不時體驗到諸佛菩薩的莊嚴與慈悲,這段從藝入道的因緣,也堅定了林季鋒以佛畫與眾生結緣的願心。
曾有法師跟他說,你知道為什麼你畫佛嗎?其實你已經畫了好幾世了。當下他回想起自己一路來的過程,才恍然大悟這一生都是佛菩薩帶著走。
兒時父母給他種了學佛的因,在復興與東海把素描與工筆畫的技巧磨練好,無意又從雜誌刊載的古畫中重新喚起他對佛教藝術的熱忱,才堅定這一生就是要來畫佛的。
這一路來的因緣,一幕幕浮上心頭,也更加感恩佛菩薩慈悲引領。
以創作為修行
林季峰十餘年來全心投入佛畫創作,用心是他一路來一直堅持的信念,用心學習,虛心請益,對於每一張創作,他必定詳加考證經典與佐證當時的器物,也融入了時代的創新。例如地藏王菩薩這張畫作中的髮式,採用的是平頭短髮,現代感十足卻又不顯得突兀,頸上的項圈更是參考時尚品牌的珠寶造形,另外,阿彌陀佛的卷髮造形也是他創新的成果,他考究佛菩薩的時代背景而加以還原當時佛菩薩的特徵,於是有了這張卷髮彌陀,摹古卻不泥於古,每一落筆的線條都嚴謹而富新意,他甚至堅持用白描技法來呈現佛菩薩的法相,如同欣賞男女高音清亮圓融的音色,這完全靠的是紮實的功力,因為純粹以線條來表達,無色彩的妝點,不容許有任何的筆法錯誤,為使心能達到畫佛時的定靜澄明,他在生活上力求樸素簡單,作畫之前必定做些定心的功課,才能伏案勾描。
林季鋒強調畫佛除了行之外,也要有神,如何形神兼備,為有靠信仰的部分才能體會得到,而現今許多的佛畫雖然在技巧上十分純熟,但是卻沒有內心深刻的信仰,也就無法將之表達得生動。
靜觀餘韻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
注意:只有此網誌的成員可以留言。